阅读历史 |

第121节(1 / 1)

加入书签

一句话,让朝臣为她办事。

刚刚还在争吵的大臣们面面相觑,感觉思想得到了升华,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。

是啊,为什么非想家中儿子能不能得到利益,明明他们家里都有女儿!

以后太女继承皇位,女儿最多就是送入亲王府中为妃,又不可能让太女娶入后宫,那他们优秀的女儿怎么办?

若是让女儿入东宫为属官,日后在朝为官,他们家族的荣耀,还会保持。

也就是现在没有出现什么文化上的裹脚布,将女子的地位一压再压,不然这个想法,真的很难实现。

至于女官的相关制度,可以直接参考宫内的宫女,干到一十多岁,或是出宫成亲生子,或是留下来接着干,全看个人想法。

女子学堂的事情很快就被说过,朝臣们想到可以将自家女儿送入东宫后,此事就定下了,只是具体要如何去实行,要后面再细细商量。

接下来沈玉耀又说了下冬州取暖的事。

这事儿不是一日之功,多方下手才行,要调配的部门太多,许多事情还涉及基层和其他州,对比京城的政通人和,其他州各有各的难题,每次谈起都是一团争吵。

每天上朝就像是看着五百只鸭子在互相吵架,沈玉耀下朝后头都被吵裂了。

不过这样激烈的讨论,也会迸发出很多不错的政策,若是朝堂如同一潭死水,话都让一个人说,无人敢开口,那这个国家,才是真的没救了。

等下朝,沈玉耀大步往前,准备去跟皇帝汇报一下今天早朝的会议记录和会议讨论出的新政策。

这导致沈珉玥一下朝,就找不见沈玉耀人了。

女子学堂是她提出,自然要她去实行,可她有很多地方上不了手,需要人帮忙,最好是个精通教学的人帮帮她。

她打算拿沈玉耀的旨意,去找一下国子监的人。

谁知道沈玉耀来去匆匆如一阵风,下朝就不见人!

沈珉玥头疼的挠挠头,看了一圈,所有人手里都有事情做,她想了想,脚下一转,打算去藏书阁看看石采文在没在。

虽然石采文没有经验,但她理论知识足够啊!

结果走了一段就被人拦下了。

“六公主现在真是忙的很,是个大忙人,想要见你一面,比见皇祖母还难呢。”

“是啊,真没想到,小六和太女如此相熟,现在更是成了太女的心腹,倒是让姐姐们好生羡慕。”

拦住沈珉玥的,是几位公主。

沈珉玥排第六,在她前面有五位公主,五位公主的性格更不相同,在后宫的地位也不同。

五公主是个心有成算但不受重视的透明人公主,只一心过自己的小日子,平日里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。

除了她以外,年纪最大的公主对底下的妹妹和弟弟们都不是很感兴趣,常年与驸马住在公主府上,与其他人只是表面关系。

相比之下,年龄相仿的一公主、三公主以及四公主,就比较活跃了。

以前抱团孤立沈玉耀的就是她们三个为主。

不过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,同为公主,她们嫉妒沈玉耀更得皇帝宠爱,是人之常情,除了孤立原主外,她们没有做过其他事。

原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,互不干涉,日子也就稀里糊涂的过来了,可谁知道,一夕之间太子身死,没过多久七公主就力压年长的皇子,被皇帝立为太女了。

这也便罢了,反正小七自小就被父皇偏心,况且沈玉耀确实有功,她在宫外有琉璃厂,提出建设的新港与用琉璃撑起来的西北互市,为朝廷收获巨大。

她年纪小,却有在朝堂众位大臣面前侃侃而谈的勇气胆识,常人难以比拟,皇子中也没有能与她相比的奇才,为大庄千秋计,让她上位并无问题。

但六公主沈珉玥凭什么?

凭她母妃会抱皇后大腿,还是凭她成日里跟在太女身后,给太女拍马屁啊?

其余姐妹自然十分不忿,只是有的公主只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,不想出头。

有的则直接找上门。

虽然姐姐们说话阴阳怪气的,明显是在阴阳她,但沈珉玥并不觉得如何生气。

甚至还在想,要不要拉着姐姐们一起去干活。

但是想想她们大多已经成亲,这里头掺杂的家族太多了,恐怕真将权力放到她们手中,她们不一定能守住。

但是一些简单的活儿,还是能让她们干的。

有俗语说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,她们姐妹一家,理应互帮互助啊!

沈珉玥立刻扬起开心的笑容,对上本意是来找她麻烦的姐姐们,被沈珉玥这样笑,气势汹汹的三姐妹对视一眼,突然有点儿想退了。

她们今天来的时机是不是不太对?

沈珉玥表示,没有,可真是太对了,她正愁筹划女子学堂的事情没帮手呢!公主们虽然性格上各有千秋,但是学识绝对都差不了。

在宫中长大的公主,文韬武略不说样样精通,那也比一般女子要强,教育资源就不一样。

给公主们上课的,都是一代名儒,只要公主们愿意,什么老师都能请入宫来。

皇帝在这上面对皇子公主们是没的说。

只是他精力有限,没什么功夫盯着孩子们,比较放羊式教育,所以长大的孩子吧,能不被泼天富贵迷花眼,已经算不错了。

一开始女子学堂里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。

现在公主们就可以去做老师,不需要教导太深奥的学识,真正深奥的课,可以和国子监那边的夫子商量。

在学堂里头当老师,既可以让公主们有事情干,又不会让公主们接触真正的权力。

至于怕公主们将人教歪,那倒不必多想。

女子学堂的学生不是孩童,如果她们连这点儿是非都无法明辨,那以后入朝为官,岂不是别人说什么,她们就跟着什么跑了吗?

这种无法自控,无坚定之心的人,沈玉耀也不敢吸纳入东宫。

东宫里的人,将是她未来最倚重的一批人。

女子学堂的消息一传开,各方消息一大堆。

不管普通的学子们和百姓如何议论,高官家中的姑娘们,反应不一。

有人很快就下定决心,自觉才学过人,要跟她人比上一比,必定要在东宫争得一席之位,亦要拼上一拼,不枉此生。

有人则犹犹豫豫,方寸大乱。

还有不愿意做出改变,想要嫁人生子,过平平淡淡的日子的。

众生相出,各不相同。

而在这些姑娘中,有一人站在了选择的交叉口。

她之前选择了一条路,其实选了之后,她就有些后悔,只是落子无悔,她无法再改变什么。

本以为这一生都要困于后宅,什么都做不了,没想到还有一个新的选择。

这一次,她要好好问清楚自己,到底想要什么。

是成亲嫁人,还是走入东宫,从此抛弃自小被教导的一切,不再循规蹈矩的生活。

元清影看着婚书,一夜未眠。

婚期定在了三月末。

如果她被女子学堂录取,那她身上的婚约就会被废掉或者推迟。

被选上入东宫,婚约必定会被废,她今年十六,总不能让对方等上十来年。

没有被选上,就是推迟。

只是到底有些对不起那位丁原,但让她为了一时的心软,放弃自己的未来,她又没有那样深的感情。

她不想再错过一次。

所以就让她做一次恶人,好在她冬日一场大病,拖延了婚期。

至于她体弱多病,这么多年了,她一直只是病着,又没有死,有什么不能试试的?

元清影不是个例,更多名门贵女将名帖送入宫中,阵仗比当年给太子选妃时还轰动。

沈珉玥摩拳擦掌想要一展拳脚,每天忙的脚不沾地,当初被她拉走的几个公主,也是为了此事来回奔波。

她们忙的团团转,沈玉耀也没闲着。

她的事情又杂又多,一边要安排冬州春种一事,一边还要安排工部的人,去天下搜集改良过的农具,然后从中选出适合各地的,到底下去推广。

百姓以低价购买农具,以户为单位,买得起就买,买不起不许强卖。

顺便,废除朝廷给百姓的低息贷款。

这一点,是沈玉耀成为太女后,动手做的第一个重大改革。

也是皇帝给她的指点。

给百姓低息贷款,让百姓可以在缺少粮种的时候,续上一季粮食,等收获后,再还给朝廷十分低的利息,本来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,于国于民都有利。

但是政策在制定之初无不是为国为民,可当政策落到底下时,无不是压榨百姓。

地主豪商利用此政策钻空子,命令底下佃农去借,而佃农借来的贷,自然要他们去还。

佃农本来就是租赁的地,交完租子只剩下微薄的粮食可以度日,还要背上朝廷的利息,简直喘不过气。

普通的百姓更不要说,明明是自愿的贷,却被人强压着去贷,家中田地少,人口少的,直接被这贷弄得家破人亡也不少。

现在这事儿还没有扩大,等扩大到几乎所有高层都卷入其中,那就不好办了。

只是地方豪绅与地方的小官,朝廷还能动手。

“在你皇祖父那时,天下百废待兴,百姓手里实在是没有粮种,因此才定下此政,可是时间长了,不变则生变,现在此政已经无用,甚至成了祸国之端。玉阳,古言庶人安政,然后君子安位,水则载舟水则覆舟,你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,但你还是需要低头去看看,那些最普通的人。”

得知沈玉耀寻找为冬州百姓御寒的“云花”,又找到了良种,让冬州百姓种植,皇帝都很欣慰。

沈玉耀治理国家的路子很不一样,寻常人君,就好像是修补之人,哪里有了窟窿,就找来材料,修修补补,只要还能用,就会一直用下去。

求得是一种安稳。

但是沈玉耀不同,遇到困难,她的第一反应是她要解决它。

就好像看到窟窿,先是让人修补,随后又开始思考,为什么这里会出现窟窿,她要怎么解决这里出现窟窿这件事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